霍尔果斯是“丝绸之路”上中国最西端的边境口岸,在“一带一路”的构想中,这里将建成一个集贸易洽谈,商品展示销售, 仓储运输,商贸金融服务一体的自贸区。业主在区内核心位置购得一块土地,拟投资一座提供餐饮服务的商业街以及一栋酒店式公寓楼,并计划分两期实施。
用地位于自贸区中心的国际会议中心建筑的东北角。场地的形状呈扇形,格局基本上是规划圆心的辐射与外延,只有场地的东北边界,由一条自由形态的河流所定义。场地的西北面紧邻米高梅公司投资兴建的260m高的双子塔楼。
考虑到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一期商业街被设计成一座完整集中的建筑体,内部则根据经营需求沿中庭布置了许多小商铺,形成一种十分类似于当地“巴扎”建筑的内部空间体验。商业街的平面形态延续了城市规划的逻辑,成为规划中心的“外环”,并与国际会议中心一同强调了弧 形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商业街不仅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沿街道的展开面也同时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滨水的景观资源。基于规则的几何形式,商业街不仅平面布置实用高效,幕墙建造也经济易行。
考虑到分期建设的要求,方案利用东北角端部独立设置了一座20层的酒店式公寓塔楼,塔楼的高度自然过渡了从高耸的双子塔到低矮的商业街的城市天际线。
建筑的表皮大量使用了穿孔铝板,使整组建筑呈现出一种与地域氛围十分融洽的银灰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与远景中的雪山形成呼应,同时作为遮阳的构建,也会在室内造成特殊的光影效果,这与当地的传统建筑“晾房”的特征相似。建筑的底层则运用的拱形元素以及十分鲜艳的色彩来烘托商业气氛,活泼的拱元素不会过分具象的表现特定的民族特征,却能够让这个云集了各方商贾的自贸区综合体呈现一种中亚地区的多元民族融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