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厦门翔安区海岸线规划

基地范围内沿着海岸线现存一片湿地和两个自然村落,村落仍保留着古老渔村的一些特点:妈祖庙(一种沿海居民信奉的神祗),古老的栈桥,渔市和港湾,新兴的居民楼房的间隙中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古厝(一种中国闽南地区的民居)。场地外的北侧内陆地区,城市CBD的高层建筑群正逐渐向海岸线迫近,而海岸线上,政府正准备向外填海造地兴建帆船游艇基地。当地政府虽然十分希望保留这两处渔村并发展旅游观光业,但在建筑师眼中,看到的是即将出现的“城中村”——一座被高楼环绕与周边割裂的孤岛。失去海岸线的渔村即使保留了一些遗迹,充其量也只是泡在防腐液中的标本。

方案试图改变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反对破坏现有岸线的机械式围海造地运动。方案首先恢复并拓展了从西侧湿地到东侧渔港的传统岸线,以及岸线上的栈桥,妈祖庙,渔港等设施;同时将帆船游艇基地作为一个“离岛”伸出至海岸线之外,并在离岛与海岸交汇之处,通过种植本地海岸松形成一个过渡的区域,这片公共绿地也是村落新的文化艺术中心,并起到了界定和过渡不同风貌区的作用。

在村落中,通过水系及农田景观的组织和串联,形成新的步行网络,织补原来的乡村肌理。对现存的老建筑进行修缮,对散落的宗祠,庙宇,民居进行梳理恢复的同时,植入使用相同色系与材质,造型现代体量适中的新建筑。北侧的CBD边界,则通过对建筑高度与天际线的控制,形成柔和的城乡过渡。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既传统又具活力的;生态,生活,产业多种功能共生的新兴滨海区。

  • 地点:中国,厦门
  • 规模:1.73平方公里
  • 年代:2018
  • 业主:厦门翔安区政府
  • 建筑师:徐山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 团队:徐山,潘志湖,薛璟,纪新新,曲万林
  • 类型:城市规划